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非煤矿山
 
关于开展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活动的通知
编稿时间: 2014-01-10 15:05 来源: 市安监局
 

岳市安监函〔2014〕5号

各县市区安监局,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安全生产大检查成果确保全市非煤矿山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经研究决定从现在到2014年3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活动请各县市区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在前阶段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基础上深入开展“回头看”活动,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防范措施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回头看”内容

(一)看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情况各县市区安监局、有关企业是否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领导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大检查的重要批示指示,以及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

(二)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保护职工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职责企业各生产环节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科技支撑、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情况开展安全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整治情况等。

(三)看“四个不”是否落实到位一是企业的自查自纠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瞒隐患,不找理由二是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组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瞒隐患,不讲情面坚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职工生命安全。

(四)看已整改的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是否真正消除到位重点检查重大隐患是否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是否全面复查销号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正在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是否严格落实监测监控和安全防范措施。

(五)看治理纠正的违规违章行为是否出现反弹是否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大检查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大检查、抽查和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到位是否采取杜绝类似问题发生的措施。

(六)看“打非治违”常态化工作是否进一步取得实效一是企业是否扎实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二是 “四个一律”工作制度是否落实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是否规范情况;三是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是否得到有效遏制、是否出现反弹。

三、“回头看”活动主要方式

(一)自查自纠“回头看”各企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对照“回头看”检查内容进行全面、彻底自查自纠,确保不放过一个部位和环节不遗漏一个人员和设备;对事故易发的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进行“回头看”排查确保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对前阶段自查和国家、省、市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二)全面检查“回头看”各县市区安监局要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检查组,采取“拉网式”检查方式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对所有企业进行全过程、全覆盖安全检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三)严格执法“回头看”对“回头看”活动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必须依法提出处理意见下达行政执法文书。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依法停产整改;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整改及时到位。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对发现存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要责令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和建设进行全面整改;对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员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拒不接受检查和拒不停止非法违法行为的要上报至市安监局提请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被责令停产整改的企业一律严格复查,复查合格后方可复产。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安全生产大检查上一阶段工作基础上结合下一阶段工作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工作。

(二)强化主体责任有关企业要认真对照市安监局督查组和其他部门在大检查过程中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深刻反思、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即制定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工作方案和措施确保前期工作中未整改到位的重大隐患以及“回头看”活动中查出的新隐患整改到位。

(三)强化监管责任各县市区要认真梳理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方案落实责任,进一步对照检查标准进行再部署、再检查、再整改,确保“三率”(覆盖率、建档率、整改率)达到百分之百大检查“回头看”工作要重在强化责任、重在基层落实、重在消除隐患、重在实际效果,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开展“回头看”工作不力甚至包庇纵容非法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二〇一四年元月六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